有一种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它,时间将不能精确计算,生病无法也准确用药,国际贸易无法准确核算,就连宇宙飞船、火箭等的发射也难以进行……
它就是:计量!
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启用(0.001~5000)mL容量、中频振动国家基准装置、高频振动国家基准装置、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等10项国家计量基准。那么,这10项基准分别是什么?又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计量基准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说:“此次发布的这10项国家计量基准,全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保存和维护,向各行各业依法传递相应量值。它们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在科学计量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的最高体现,标志着我国在容量、硬度、声学、振动冲击等领域的计量基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10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启用,将更加有力地为新材料研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灾害预防、医疗卫生等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量传溯源服务,保证相关领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在我国,国家计量基准代表着国家量值的最高水准,是我国量值溯源的源头,用有依据、可测量的数据保证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优质安全高效,支撑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发展。
在国际上,计量基准是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量值保持等效的接口,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和技术语言,是支撑国际贸易顺利进行、保障一个国家技术主权的重要基础,也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国际公认“计量能力决定着国家其他技术能力的实现”,计量的这一基本属性,在21世纪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愈加彰显、愈加关键。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发展计量作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手段,计量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是由于基准的权威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计量基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和代表了一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0.001~5000)mL容量国家计量基准:液体容量计量基准的一个重要服务领域为生化和医学领域精密分析实验和生产工艺中的微量取样准确度控制。新基准建立之前国家液体容量基准的最低测量下限为0.5mL,但是近年来随着上述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量液体容量计量设备使用数量快速增长,并且计量的容量量值已经达到0.001mL的超微量量级。为了满足这种新的计量和校准需求,采用液体静力称重法设计了新的测量系统,通过防蒸发势阱、高精度称重比较仪和高稳定度液体检定介质等技术方案的采用,将国家液体容量基准的测量能力拓展至0.001mL,不确定度达到0.05μL(k=2)。
以大规模基因测序领域为例,其两个核心工艺流程之一就是高准确度液体定容量加样。所以,液体容量计量基准测量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国内生物芯片、生物制药、免疫检测及化学合成等领域的定量液体精密控制的计量需求。
以此基础上,与葡萄牙国家计量院联合主导了首次微小液体容量CCM.FF.K4国际关键比对,大大提升了我国在液体容量计量中的地位,增强了在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中的话语权。
金属洛氏和金属表面洛氏硬度,国家计量副基准(2项):硬度试验是检测材料机械性能,保证工件强度、耐磨性等,提高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检测手段。洛氏硬度是应用最普遍的力学性能检测方式之一,对材料硬度的测试广泛应用在多种行业中。例如,汽车防撞钢梁需要进行硬度测试以保证其防撞性能;电力行业、供暖中的锅炉,需要经常测试其硬度,以评估其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制造业中高精度齿轮等机械元件的制造加工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硬度,微电子领域中半导体材料和医疗领域中牙齿、骨骼等也常进行硬度试验以研究其结构和变化。
最近一次的国际比对中,世界各国洛氏硬度量值比对结果相差较大,为“在世界范围内统一洛氏硬度标尺”,2006年国际硬度工作组规范了洛氏硬度的定义。
此次发布的金属洛氏和金属表面洛氏硬度国家计量基准是对旧的金属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国家副基准技术改造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完全满足国际新定义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得洛氏硬度量值与国际接轨,对规范国内洛氏硬度量值传递体系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国内量值的准确、可靠,可进一步服务于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国防和医疗等领域,成为检验产品质量,确定合理加工工艺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促进先进制造业等相关产业与国际接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振动与冲击国家计量基准(6项):
1. 振动(中、高、低频)国家计量基准: 振动基准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地震观测、地质勘探、能源动力、交通电力、机械制造、环境监测及结构动力学等领域,以及载人航天、核电装备、微电子制造、高铁等重大热点工程。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我国原有的国家振动计量基准的测量能力和测量不确定度水平低的现状已远不能满足相关领域量值溯源的需求。
此次研究建立的新一代振动基准组装置在0.1Hz~50kHz范围内实现了振动幅值和相位的激光绝对法精确测量,测量范围和测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振动幅值/相位量值溯源问题,填补了我国振动相位计量的空白,在保障量值准确统一,推动我国振动测量仪器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室通过主导国际比对,在对振动量值全球等效一致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我国计量科技的实力和水平。
2. 冲击加速度国家计量基准
我国原有的冲击加速度基准装置测量量程和准确度远不能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等广泛应用和研究领域,以及国防兵器以及核动力等领域高g值冲击加速度量值溯源的需求。研究建立了新一代冲击加速度基准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水平获得极大地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能力达到领先水平:
目前,在国际计量局(BIPM) KCDB网站上我国振动冲击专业校准测量能力(CMC)31项,仅次于德国PTB(53项),全球排名第二。
耦合腔互易法声压计量基准: 噪声污染是国际公认的四大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功能。随着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设施的大量建设,发电机组产生的次声波对周边人体健康和生物种群的影响,一直是环保和能源部门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发达国家早已重视对次声频段噪声污染的防治;在我国声环境质量要求和环保意识逐步提高,随着风力发电等设施的次声环评要求的提出,次声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需求也日益凸显。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是声学计量中复现空气声声压的重要基准,量值的准确性对于环境噪声监测、产品噪声测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原有的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仅限于可听声频段(20 Hz以上), 不能满足次声频段(20Hz以下)的量值溯源需求。此次发布的基准将频率范围扩展到2 Hz,并提高了低频段的不确定度水平,解决了国内空气次声量值的溯源问题。 主要应用领域为环境保护中的噪声监测、工业产品的噪声测量。可为工业产品的噪声测量、环境保护中低频噪声尤其是次声波的监测、民族企业传声器和噪声监测仪器的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从无到有建立了空气中的次声波测量能力,在频率范围和测量不确定度水平上与英国NPL、德国PTB等发达国家实验室达到同等水平,解决了空气中次声波的量值溯源问题。国际关键比对结果验证表明,基准整体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时期的中国计量工作,将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我国“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发挥计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跟踪国际计量发展动态,探索世界尖端计量技术,大力加强基于量子技术的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国家计量基准研究;大力加强国家计量基础服务能力建设,为国家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经济社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促进社会供给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