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如何使测量和数据采集过程更加“精益”

而今,“精益生产”的理念业已普及并为各个行业广泛接受,与六西格玛的核心目标在于降低流程波动不同,“精益”的核心目标在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其定义的7种常见的浪费包括:

  • 过度制造的浪费
  • 过度存货的浪费
  • 不合格品重修的浪费
  • 动作的浪费
  • 过度加工的浪费
  • 等待的浪费
  • 搬运的浪费

在实际的质量检验过程中,“测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精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呢?

1. 变手动测量为自动测量

产生测量结果的必经步骤是测量工作本身。现在,虽然现在很多企业仍然在手动地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简单的如千分尺、卡尺等,复杂的如轮廓仪、共振测量仪等)对产品(或样品)进行测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自动测量仪器争相涌现,能够进行自动测量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采用自动测量,以减少人员和时间的浪费。比如有的企业用QuAInS多合一测量和数据采集平台将高度表、电子天平、电阻仪等传统且单一的测量仪器组合成全自动的组合测量工作站,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对产品(或样品)的多个质量参数的测量工作。同时,由于大量可编程测量仪器(PI)的出现,以前分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测量动作,都能够通过控制程序自动地完成,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2. 数据自动传输

除了测量动作本身之外,测量的第二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数据。在“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已经广为探讨和实践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企业仍然处于手工在纸质文件上记录数据的阶段。最极端的情况,甚至一个测量工位安排两位操作员,一人负责操作测量仪器完成操作,另外一个负责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打印好的表格中。其实,现在绝大多数测量器都具备数据传输能力(有些能直接传输数据,有些需要一定的编程和优化),数据记录的工作完全能够无纸化、自动地完成。比如应用QuAInS的数据采集平台,操作员只需要按一下微动开关,即可将测量数据自动上传。

3. 减少动作浪费

动作浪费是测量过程中的典型情况之一。比如,测量仪器上有一个传输测量数据的按钮,但那个按钮离测量员测量时的手的位置有15厘米,虽然测量完成后把手移动15厘米去按动一个按钮已经是比较方便的了,但是当需要测量的产品(或样品)很多时,这不仅会带来比较大的浪费,而且让测量员容易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如果我们将这个距离缩短到5厘米,2厘米甚至更短呢?在QuAInS设计自动测量和数据采集方案时,就充分考虑类似的情况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帮助以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动作完成测量和数据自动上传工作。

4. 适合测量流程顺序

在测量的过程中,被测量的产品(或样品)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属性信息(如对应的机台号、序列号、产品名称等)可能各不相同。如果操作员每测量完一个产品(或样品)都需要手动变更这些信息,同样会造成较大的工作浪费。对这一点,QuAInS同样建议尽量采用自动的方式已提高效率、降低工作量和出错概率。

5. 自动集成存储

很多企业都已经具备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被分散地存储于Excel文件、TXT文件、log文件、CSV文件或其他格式的文件中。于是,如果要相互联系地研究和分析这些数据,或者制作一份综合的质量报告,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以进行数据的提取、整合与整理。如果我们使用数据采集平台自动将数据集中存储于数据库中,这些时间、工作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都会被消除。而且,如果,制作各种质量报告,包括跨部门的质量报告,都会变成几秒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

6. 便于随时对数据进行查询和自动生成报表

如5所述,数据集中存储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质量管理和分析人员对数据的取用变得非常容易。我们可以随时查询指定时间段内指定产品和参数的数据,并能快速地生成各种质量报表,如质量检验报告、过程能力报告等,无需任何手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从而大幅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所需的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以便用质量管理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寻找质量改进的空间。

如今,QuAInS数据采集平台的能力日益提升,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升测量和数据采集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的浪费。这些实时自动采集的数据也为客户基于质量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更加科学和明智的决策奠定了基础。